2011-10-2 Man-Li gave a Flushing tour to the Long Island FCC. From Library, New World Mall Food Court, Flushing Mall Music and Cultural Center, Shaolin Temple.Ms. Guo, Singtoa Daily reporter, was with us the all day and wrote a very beautiful article.
星島日報
本報記者郭文韻紐約報道:「曾經自己,像浮萍一樣無依,但是天讓我遇見了妳;我初初見妳;人群中獨自美麗,妳彷彿有一種魔力,那一刻我竟然無法言語」,梁靜茹的一首「我是真的愛你」此刻竟然確切的形容了眾多領養華童父母在冗長的申請程序與漫長的等待後,初見「兒女」時的心聲。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孩子是上天的一份意外的禮物;而對於領養家庭來說,領養兒女是在千呼萬喚又千回百轉、冥冥之中降臨給一個渴望甚至絕望的家庭最成全的恩賜。
自從中國1994年起開放國際兒童領養項目,至今已有5萬多個兒童被美國家庭領養。由於領養華童並不是很多人想像的「挑小孩、帶回家、報戶口」這麼簡單,而是要「遞交申請、參與面試、等待審核」,花費大約5年的時間、近3萬美元的費用,最終方可前往中國領養。
昨(2日)皇后區法拉盛街頭多了一道風景,4對金髮碧眼的父母牽著5個黑頭髮黃皮膚的孩子,滿眼新鮮又滿臉幸福的徜徉在街頭,他們便是來自長島各地的領養華童家庭,特別於昨日前來華裔聚集的法拉盛遊玩、購物、品嚐中國美食,此行正是用心良苦的父母們獻給孩子的又一堂瞭解自身、語言及風土人情的「親子課」。
一、小精靈新娥
今年6歲半的Adelie Barbera本名杜新娥,她出生後不久就與Barbera家族結緣,終於在9個月的等待後,在她11個月大的時候,爸爸媽媽Mark與Cathryn辦妥所有手續,前往江西與新娥見面。活潑、機靈的新娥一下子佔據了爸媽的心,他們為她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Adelie。Cathryn不禁回憶道,「我們花費1年半的時間尋找領養機構、報名交資料、參加課程、與社工會面,之後又等待了9個月,而這已經是很幸運了」,Cathryn列舉她另外正在申請領養華童的友人,「她已經等了4年,現在還沒有消息」。Barbera夫婦去接女兒的時候,首先抵達北京,又轉至廣州辦理簽證,最後到達Adelie的家鄉---江西,當年的辛苦換來今日的幸福,而且Cahryn興奮表示,已經在申請「第二胎」,父母的初衷也是為Adelie找個伴,「本想要個女孩,遞交申請後現已有4年半,現在有些變故,不知道將來排到我們的是男是女」。而耐心的Adelie並無抱怨之情,很有「命裏有時終須有」的境界。小Adelie喃喃說道「我想要個妹妹,但有個弟弟也不錯」。
Cathryn 與Mark對Adelie萬般疼愛,為女兒提供盡可能多的資源讓她瞭解中國文化,Adelie自2歲起就送她讀長島領養華童家庭中文學校,老師郭曼麗誇獎 Adelie聰穎過人,「她的記憶力非常好,比其他小朋友認識更多的漢字」,而Adelie今秋升入小學1年級,也將於這個周末迎來新一期的中文班。不僅僅對中文有興趣,Adelie在文藝方面小有天賦,曾在法拉盛參加過四川賑災演出,表演扇子舞。昨日一家人來到新世紀商城小吃店,為Adelie買了她最愛的水餃。
Cathryn好奇的問道:「這裡的華人是怎麼看待領養華童一事的?」通常疼愛孩子的華人認為被領養到美國,給了孩子一個富足的生活、慈愛的父母、自由的國度,是應該得到感謝與祝福的。
二、中國姐妹花
親戚鄰里眾所周知,家住West Babylon的雷德(Reed)夫婦有一對「中國姐妹花」,14歲的大女兒Olivia和12歲的小女兒Emma,兩個人身材瘦瘦高高,均有一頭烏黑的直髮飄散在肩頭,可見即將出落成兩位嬌美的東方少女;有趣的是,兩人雖然沒有血緣關係,確有姐妹的神似,可見親情對人影響至深。而兩人從小就瞭解自己的「身世」,也大方的談論,並沒有給人以「不好意思」、「自卑」感,但同時認為自己是美國人,確依然嚮往自己出生的國度,表示長大後希望去中國看看。
兩人也許不知父母當年是怎樣花費一番心血將兩人領養的。雷德早在1998年從廣東省領養了一名11個月大的女嬰取名Olivia,她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十分俏皮可愛;夫婦倆第一次做父母,興奮之余不免手忙腳亂,但仍想著為女兒找個伴,終於在Olivia三歲的時候再次領養成功,從江西省迎來了19個月大的妹妹Emma。轉眼十幾年過去了,一家人其樂融融。
三、你就是我的唯一
Limmer 夫婦多年前就有領養的念頭,在位於長島New Beginnings領養機構諮詢多次後,瞭解到了華童領養選擇,看到一張張可愛的華童的照片,兩人便認定「就是她了」 ,便著手行動。從湖南省領養到10個月大的婁福明,現在她已經5歲了,名叫Lauren Limmer,但她的中間名字依然保留「Ming」,可見父母一番苦心。Lauren的媽媽Beth稱「我們一家人常常帶Lauren去華埠,就是為了讓她多接觸中國文化」,在讀幼稚園的Lauren已經學習中文3年,媽媽並四處搜尋了很多中國兒歌CD,經常放給Lauren聽。
小Lauren昨日來到法拉盛異常興奮,愛吃麵條的她看到面攤師傅現場拉麵時非常專注,要求媽媽買麻辣牛肉麵給她吃,並撒嬌說道「媽媽要練習做麵條」,惹得爸爸媽媽一陣捧腹。
Limmer夫婦說道「Lauren 是我們唯一的女兒,我們不打算再領養了」。
四、Allie、莉莉任她選
法拉盛之行中一路依偎在媽媽身邊的Allie Todaro今年5歲了,是媽媽Veronica的掌上明珠,母女倆均穿著白色T恤,在少林寺學習中國功夫時,同時「順手順腳」、同時「大笑開懷」,十分「默契」。Veronica坦然表示:「自己本有兩個繼女,但後來領養了Allie,Allie知道她有兩個大姐姐」。Vernonica在4年前,也就是 Allie僅1歲的時候,從山西省將女兒領養;並表示女兒本名岑莉莉,因其諧音,後來為她取名Allie,但疼愛女兒的媽媽稱「等她長大了,讓她自己選名字,叫莉莉、Allie都好」。
現在就讀幼稚園的Allie常在爸媽的帶領下游玩華埠、法拉盛,小Allie似乎對中國功夫很有「研究」,同媽媽一起認真學習。
從等待、到萬水千山的尋求,領養華童的種種辛酸、快樂化作無私的愛,依然是梁靜茹的那首「我是真的愛你」,在歌曲結尾時深情唱到「於是你成為我生命中最美的記憶,甜蜜的言語,怎麼說也說不膩,我整個世界已完全被你佔據,請妳讓我隨妳去,讓我隨妳去,我願陪在妳的身邊為妳擋風遮雨;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我想我是我真的是愛你」。
---------------------------------------------------------------------------------------------------------------
2011-10-3 Qiao Bao
长岛领养华裔儿童访问法拉盛
2011年10月03日 来源:侨报 作者:黄峰滔
老师教小朋友弹古筝。(侨报记者黄峰滔摄)
小朋友们好奇地看老师捏泥人;(侨报记者黄峰滔摄)
【侨报记者黄峰滔10月2日纽约报道】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文化,不忘自己的生身之地,十几位来自长岛的家长们带着领养的华裔儿童10月2日访问法拉盛,品小吃、赏古筝、捏面人、学功夫,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这些小朋友们来自中国各地,被美国的爸爸妈妈收养之后来到纽约,他们年纪在5岁至15岁之间。家长带着小朋友们第一站就来到新世界商城品尝“原汁原味”的中国小吃:煎饺、牛肉面、 铁板烧、砂锅……种类繁多的小吃让孩子们眼花缭乱,还有一些围在拉面摊前,边流口水边惊叹拉面师傅的娴熟技巧。
小朋友们随后来到法拉盛购物中心学弹古筝和捏面人。古筝老师向孩子们热情地演示了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小朋友们跟着音乐还跳起了舞。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弹古筝,有的小朋友还合作弹拨出清亮乐曲。捏面人老师耐心地向小朋友们展示如何用橡皮泥捏小人、小鱼、玫瑰花等。大家随后参观了少林寺的儿童班,学习简单的中国功夫。
带着5岁的女儿前来参加活动的Veronica Todaro女士看着自己的小女儿站在大古筝前有模有样地弹琴笑得合不拢嘴。她说,自己的小Allie是从江西南昌领养来的,来的时候才1岁,是个非常害羞的小姑娘。她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能让孩子忘记自己的“根”,以后也希望让孩子学更多的中文和了解更多中国文化。此行他们最难忘的就是品尝中国小吃,Allie对煎饺子念念不忘。
长岛领养华童家庭中文学校校长郭曼丽表示,学校自成立以来已经接收了近80个家庭,每次组织文化之旅等类似的活动都得到了所有孩子及家长的热情参与。郭曼丽说,这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本族裔文化、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平台,同时也创造了亲子互动交流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