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OREVER LEARNER 永不停止的學習是我的快樂

走入粉彩畫的世界(刊登於世界日報)

















走入粉彩畫的世界
郭曼麗
(刊登於世界日報家園版)

輕筆簽上名,覆上蠟紙,壓粉入畫,又完成一幅作品。我輕吁躡步,走出畫室,深怕驚動了畫上的靜物。

好友月嬌對於藝術多所涉獵,由國畫到民俗的剪紙、摺紙、中國結,均游刃有餘。前幾年聽她說在學粉彩畫,還得了大獎,我不以為意。直到有一天,到她家看到她畫的鮮美的苦瓜、飽滿的玉蜀黍,豐收的南瓜堆,沾著露水的西紅柿。我才對西畫中這粉盈柔美的技法有了興趣。

升學壓力的影響之下,自小美術課都借用作複習或考試,只要帶畫去給老師打分數就好了,我記得都是媽媽替我畫的作業。自己教書後進修了很多課程,但是對於繪畫總是覺得遙不可及、不敢造次,直到有一學期校長派我幫學校的美術老師配音國畫教學錄影帶,替他們一步步地詳盡說明作畫的材料、步驟及畫法,我才驚覺畫畫不是天才的專利,而且就此迷戀上中國畫的筆觸及意境。

於是,一週七天下班後隨不同的老師學山水、花鳥,在出國前更將篆刻、裱畫一併學齊,希望能自己一線作業。記得出國前半年,每天在每堂課間的十分鐘我都瘋狂地畫著,還有位小男學生每堂準時來替我磨墨、洗筆,以致很多老師誤以為我是美術老師。當時幾百幅畫全送給同事、朋友留作紀念,有幾幅我至今仍然想念。

二十年前來美,當時的美國很少中國畫家,尤其在中西部,所以在俄亥俄州唸書時,我常在介紹中國文化的場合示範中國畫。也幸好在臺大聽了李霖燦老師多年的中國美術史,得以在博物館講解中國藝術的欣賞。由於自己對於中國藝術的深邃意境,與毛筆的豐富技法一直深以為傲,對於西洋畫也一直沒有學習的機緣,所以對於西洋美術始終保持距離,參觀美術館時,常懊惱自己只能看熱鬧,不能看門道。

月嬌退休後開始學畫給我很大的啟示: 人生處處是美,若不能以不同的觀點領會,總是缺憾,我不能將自己關上一扇窗,將自己摒除在西洋美學之外。雖遲了,趁還未晚。

於是,暑假,每個星期六的下午,張哲雄老師的畫室,我和兒子一起,形廓起草,練習看光影比例,物象彼此的對立或包容,與環境的和諧度。我一步步地踏入,一次次地驚豔,一聲聲地讚歎。尤其粉彩因為材料有硬、軟兩種,既可以表現深沉的穩重,也可以妝點鮮麗的出色。每次在看似平實的底色上,加上加強的軟彩,便煥發出令人眩目的光彩,或是在豔麗的底色上,蒙上灰色的軟彩,便將鋒芒化為樸實的成熟,總令我低迴不已。

讓我分心的是畫室中迴旋的音樂,常常畫著畫著就徜徉在樂曲中,總要強迫自己的思緒回到色彩中。於是,我又有新的探索: 眼精與耳朵的享受能雙軌並行嗎? 我可以把海浪的聲音畫入草原、把雪花的唏嗦畫入夏日嗎?

走入粉彩畫的世界,我和兒子間有了共同的語言,我和實物間有了觀切的眼神,我對東西美學有了比較的橋樑,我滿心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