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流 ---- 記VIPASSANA 靜坐營
郭曼麗
登於佛青會月刊
不知是前緣的召喚,還是今生的福慧,我終於在那樣的時刻,與那樣的一群人相聚。回到自己歸屬的地方,不須言語、不須文飾,更不須探索,讓自己的心沉澱成晶瑩剔透,不怕重返塵囂的雕刻。
一個小小的莊園,沒有靈山,沒有秀水,靜坐時化成一尊尊石像的同修們,身是桃樹,靈是花,將莊園妝點成「處處桃花源,時時桃花源」。晨起,在打板聲中,喚醒的不只是昏睡的身,更是渾沌的心。多少的時日,浮沉在感官的喜怒哀樂中 ! 浮沉在對外物的迎來送往中 ! 在內觀自覺的靜修中,才看清自己不過成了萬花筒中支離破碎的映像 ; 旁人看似多彩多姿的生活,其實只是身不由己的情境 : 說著該說的話,做著該做的事,但是心中明明白白那不是真正的自己,卻又不知該不該面對自己。年少時曾有過追尋,業力的牽絆中黯然關閉心門,曾自不量力地以為不至迷失,一路行來,不貪富貴功名,卻貪清風明月; 不瞋欺我謗我,卻瞋不義不公; 不癡愛恨情仇,卻癡風雅文藝。忘了自己,卻沒有「忘我」; 沒有自己,卻沒有「無我」。
靜坐的分分秒秒中,以「無常」對治「感覺」,身體上的舒暢或不適,時時提醒自己一切都如鏡花水月,不該貪愛或瞋怒 ; 以接受的態度去內觀自己,不以任何的標準去壓抑或批判。讓一切感覺如水流去,也許時有波濤洶湧,時有伏流漩渦,不去阻攔,不去推進,任它自生自滅、忽高忽低,隨著時間的沉澱,終將浪止流靜。如此,不但新業不生,舊業更會不斷浮升而淨濾消除。
道理早已知曉,方法也非新意; 但是需要配合的元素。「禁語」是最大的享受,在平日,不說話常被誤解為高傲、孤芳自賞; 在靜坐營中才能自在地不用說話,不用找話說,不用說無意義的話; 在十天的人來人往中,我覺得自己像悠游的魚,感受到每個細胞的自由。「食素」雖已多年,在營中坐在迴廊中面對花園用餐,讓我體認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與花草無異,將來肉體也終將還諸自然,化作護花的雪泥。「衣寬」也是我的最愛,寬大舒適而不露曲線的衣著在平日總被認為異數,其實在不刺激異性的理由之外,更是對形體執著的一種放下。「簡樸靜默」即生活,我常嚮往一簞食、一瓢飲的生活態度,甚至簞、瓢均免的境界,但在人群中不能免俗地供應孩子一些「該」有之物,在營中甚至遠離閱讀、筆記,也才知道思想的簡樸也是必要的。
「開示」及「教學」是最重要,也是最讓我感激莫銘的。大師用渾厚圓潤的吟唱開始每一堂課,將人引至深邃遙遠的心靈源頭,靜下心來內觀自己; 而夜間的開示卻顯現他可愛幽默的一面,將佛理那樣簡單明白地植入人心。不是拈花微笑的直接,也非義理闡述的鋪陳; 對我而言,句句是警語,字字是珠璣,更讓我明白甚麼是苦口婆心、諄諄善誘。
生命的流不斷,滔滔不回,每一段流呈現不同的風貌; 每個人的流又錯縱交會,或在過去,或是未來,若能將生命看待成永恆的流,便不會將「自己」或「這一生」握得太緊。我感謝這樣的機緣,得以暫停塵行,學習內觀法門,這是我生命之流中沙洲上的蘆花,抑或岸邊的楊柳 ? 我想,也許,更像
一
葉
扁
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