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OREVER LEARNER 永不停止的學習是我的快樂

她們是從媽媽的心裡生出來的(刊登於世界週刊)

1997, my first FCC class at Inter-Village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gram-HAstings High School, NY - 2 hours' driving to teach those lovely families.
They were born from their moms' hearts.


Practice the Ribbon Dance in the Class

The Zhong Class Moms and their beloved daughters.


The girls and moms at Forest Hills class.

她們是從媽媽心裡生出來的
記「長島領養中國孩童家庭」
郭曼麗
(刊登於世界週刊)

(女兒) 我是天上的小星星,愛到各地去旅行。
(父母) 妳是天上的小星星,在我夢裏亮晶晶。

(女兒) 走啊走,走啊走,走到中國的山水裏。
(父母) 夢啊夢,夢啊夢,夢到妳在叫媽咪。

(女兒) 叫爸爸,叫媽媽,別忘了你們的小星星。
(父母) 爸爸來了,媽媽來了,飛越山水來接妳。

(女兒) 謝謝爸爸,謝謝媽媽,你們給我新生命。
(父母) 謝謝上天,謝謝命運,是妳照亮了我們生命。

漫漫領養路

許多美國夫妻膝下無子,他們一直在等待領養美國孩子的機會,但是在美國,領養的機會並不多。有一天,一個電視節目介紹中國的孤兒院,當他們看到許多孩子因為照顧人員的不足而終日被綁在椅子上時,許多從沒有想過領養外國孩子的他們,就在那一剎那決定了要去領養中國孩子。當時的領養過程都是漫長而焦慮的等待,包括財力證明、不能生育證明、健康檢查報告等煩瑣的文件,及當時政治上的不穩定,讓他們都覺得遙遙無期。有多位家長告訴我,當他們接到電話說已經分配到小孩時,她們都呆住了,等到說得出話來時,都是又叫又跳地電告所有的親戚朋友,比中了千萬大獎還興奮。等收到孩子照片時,他們都已經覺得那是他們的孩子,而且覺得沒有別的孩子更適合當他們的孩子了。

結束漫長的等待後,接著是嬰兒室的裝潢、育嬰課程、行前的講座,到最後終於興奮地邁上中國「接兒之旅」。於是原不相識的一行人,懷著混合著喜悅、感恩、興奮、焦急的心情啟程到中國。他們攜帶的不是一般觀光客所攜帶的簡便行李,他們帶著尿布、嬰兒食品、嬰兒衣物、被毯、嬰兒推車、嬰兒背帶等他們夢想中孩子的用品。行程中前段的觀光雖然對他們是新奇而難忘的異國風情,但是他們每分每秒都在期待見到他們的孩子。

終於,見面的一天到了。他們在自己的房間等著,電話鈴響,告訴他們「孩子來了,到大廳接孩子。」於是,他們又哭又笑地衝到大廳,在那裡,他們望著多位保姆手中的孩子們,雖然離收到孩子的照片已經有數月之久,孩子又長大了許多,但他們都一眼就認出自己的孩子。由保姆手中接過孩子,有的孩子與養父母一見投緣,順服地在他們懷抱中。有些則又哭又鬧,因為到了陌生人的手中,而且又是長相與過去見的中國人完全不同的美國相貌。他們內心欣喜,卻是手忙腳亂,許多是媽媽哭著不知如何是好,完全由爸爸來安撫的場面。回國前還要辦領簽證及領養文件,大家一下子升級為有子階級的觀光團,談話內容突然都改變成孩子經,最美的風景也比不上女兒的一顰一笑了。路上行人頻頻向他們豎起大拇指贊許他們的愛心,他們覺得中國是個既慷慨又善良的國家。

漫長的旅程飛回美國,原本在同一家孤兒院生活的孩子們,也從此要各分西東了。於是他們相約,每年領養的日子是他們團聚的日子,不論多遠、多忙,也要讓她們相聚。

遙遙中國情
一年前Debbi及Janice代表長島領養中國孩童家庭來找我,希望能為她們的女兒們成立中文學校,當時我已經在紐約上州威郡的一所教育中心教了兩年領養家庭的孩子中文,對於領養家庭的愛已有深刻的體會。他們不但給孩子充足的物質生活,更希望他們的女兒能學習中國的語言與文化,能以她們的中國背景為傲,我為他們這種無私的愛而感動,更因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便走進了這個處處、時時、事事讓我驚歎的大家庭。

我們將兩歲半到六歲的孩子,依年齡分為忠、孝、仁、愛、信五個班級,規定父母必須和孩子一起上課。一方面讓他們也學習中文,才不至與孩子漸行漸遠,一方面也讓孩子感受到學習中文是家庭大事,將來才能持續以恆。而且最重要的是珍貴的親子時間稍縱即逝,我希望他們能盡量享受這段親密的時光。

每個星期六,這批美國父母陪著小星星們一起,媽媽爸爸們跟著由「我叫…」學起,小班的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太久,我告訴他們其實孩子都在學習,只是沒有參與而已,所以有很多時候是爸媽們唱著跳著中國兒歌,而孩子們在一旁觀看。

特別安排一些遊戲,例如: 金鎖銀鎖,野狼野狼幾點鐘等,孩子都在玩的過程中奔向爸媽的懷抱,爸媽們舉起孩子的憐愛,是我覺得最感人的情景。尤其是他們看著自己孩子們嬉笑時,流露出欣慰滿足的眼神,常常讓我忍不住讓孩子多玩幾次,就為了欣賞他們的至情。每唱首歌,他們都拍手稱讚叫好,孩子學認字時也都用鼓勵的語氣,仔細講解。孩子有時不專心或不合作,他們就自己帶出教室管教,而且一直向我道歉,使得我我根本沒有教訓孩子的機會。

他們學習態度非常認真,開學時,我交給他們兒歌錄音帶,到第三次上課時,他們都全聽會了,我不得不趕緊再追加好幾首。而且上課時都非常投入地唱跳歡笑,雖然我知道他們當中有些是從不跳舞的。
孩子們都有兩個生日,除了真正的生日,還有領養日。他們都告訴孩子領養的事,因為他們希望孩子從小就知道真相,而且他們因相貌的差異也實在無法隱瞞。我也在上課時講訴她們被領養的故事,告訴她們她們很幸運,有兩個爸爸媽媽。大部份的孩子都接受這個事實,但是也有激烈反應的例子。
有一次我告訴一位母親她孩子真是位中國古典美人,她請求我親口告訴孩子,因為那個孩子非常恨自己的一對單鳳眼。有一陣子她打自己的眼睛,哭喊著要像媽媽一樣又深又大的眼睛,她用頭撞鏡子,不喜歡自己的容貌。直到今年,我們製作了一卷中國兒歌錄影帶,她穿上中國古裝表演後,得到眾人的稱讚,她才漸漸走出心中的陰影。

我知道孩子中有些人,將來還會對自己的身世有埋怨的時候。這也是我助她們成立學校的最主要原因,學習中國的語言或文化倒在其次,我覺得上中文學校對孩子最重要的,是和一群與自己一樣背景的孩子在一起,她們需要這樣的歸屬感,尤其到青少年時期,她們將會有認同的問題。
雖然到今年為止,全美已有兩萬領養自中國的孩童,而且現在每年以三、四千人的速度在增加著,可是她們仍然是很特殊的一群。為了她們的心理建設,我為她們寫了這首親子對話詩「我們的故事」作為校歌,每位父母孩子都要會唱,而且每星期上課都要唱,就是希望自她們小的時候,就將感恩的種子植入她們心中。我告訴父母們將來孩子都有頂撞不服的時候,希望將來衝突發生時,他們能一起唱這首歌,回憶兒時歡樂,重溫領養的記憶,而相擁言和。

一年多了,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家總是念著我,只肯聽我的錄音帶,要留我一樣的髮型。我想我的中國臉是孩子們與「過去」的聯結,是她們記憶中的故鄉人。所以我告訴他們,我希望能伴著孩子們長大,作她們的中國橋,時時提醒她們養父母的恩惠,及對她們無私的愛。

有位爸爸和兩個女兒錄製錄影帶時一起歌舞,他告訴我他覺得非常尷尬,要不是為了孩子他是絕對不可能這樣做的。我告訴他,他的女兒會感激他的。他本身是位老師,為了孩子他特地請了一位中國保姆在家和孩子說中國話,還打算搬到華人集中的皇后區去住,並且說他覺得自己成了美國華人。更有一位將來打算住到中國去,讓女兒住在自己的故鄉。

中國新年,他們一定四處奔波,看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我們也一起包水餃、發紅包。元宵節吃湯圓、提燈籠。端午節看龍舟賽,中秋賞月、吟詩。大紐約區的領養組織更自己舉辦中國日,每年參加的有兩三千人。會中除了文化活動外,更邀請孩子的英文學校老師們來上中國文化講座,希望孩子在學校也能受到尊重。在他們的網上聯絡,只要是任何有關中國的演講、展覽、表演、新書,甚至中國人得了諾貝爾獎,他們全都昭告大家,他們的苦心與用心,實在讓我又敬佩又慚愧。

感恩與付出,人間有大愛
是甚麼樣的緣份,讓他們成為父母子女? 是甚麼樣的愛,會讓他們愈長愈像? 我看著有些孩子對著爸媽發脾氣,爸媽總是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我看見有些孩子黏附在爸媽身上,絲毫不肯離。我看到有些孩子脾氣很倔,堅持自己的意見,媽媽說:「妳怎麼和我們家的人一樣固執?」。

很奇妙的是,明明一中一西,我卻看到很多孩子長得和爸爸或媽媽一模一樣,有的雖然長相不同,但一看就知道是一家人。他們將之歸為上帝的恩典,我卻認為是他們前世未了的因緣。每當我忍不住說這些孩子真幸運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說他們才是幸運的人。所以我告訴孩子們,一般人是由媽媽的肚子裡生出來的,她們卻是由她們媽媽的「心」裡生出來的。

由他們身上,我看見真正無怨無悔的大愛,由他們身上,我學到真正的感恩與付出。我覺得他們是來示現「天下一家」的理想不是夢想,只是,我們這些有著同樣血緣的中國人,卻為甚麼如此遙遠隔閡呢?